隨著生命科技的日新月異,融合基因測序、生物信息、大數據等多個學科領域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的“精準醫療”,成為治療疾病,提升健康水平最前沿的技術手段。為深入推進“精準醫療”技術成果“精準”服務體育健兒,2018年11月23日,在2018(第二屆)生命科學創新與發展高峰會議暨第三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頒獎典禮上,由多位院士與奧運冠軍鄧亞萍、鄒凱、林躍共同發起的“科技奧運院士聯盟”正式啟動,為“健康中國”積極助力。
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徐冠華院士、高福院士、聞玉梅院士、饒子和院士、Hans-Dieter Klenk院士、袁國勇院士等院士、專家,以及天津市政協副主席沈中陽,天津高新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單澤峰等相關領導出席了“科技奧運院士聯盟”啟動儀式。
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積極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這為我們繪出了體育強國的宏偉藍圖,也為我們實現更強大的奧運夢想定下了目標。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行在即,以“奧運”為契機,為進一步深入開展全民健康活動,通過更加科學的運動促進身心健康,共同推進以細胞和基因科技為代表的 “精準醫療”前沿科技成果惠及更多人的健康,“科技奧運院士聯盟”正式成立。
該聯盟以“精準醫療助力科技奧運”為目標,以“精準醫療+科學運動”為研究方向,將積極探索精準醫療技術在助力運動員科學訓練與康復方面的應用,科學提升運動員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啟動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福院士表示,醫學發展到今天,大家對治療的需求不僅要“精”還要“準”,而精準醫學在過去臨床醫學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最后將有可能實現精準診斷,以及精準預警。
林躍表示,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中避免不了出現傷病,精準醫療能夠幫助我們采取更正確的應對手段,避免我們走很多的彎路。非常幸運能夠體驗到高新技術對我們的幫助,所以我們也希望能夠讓更多大眾感受到 “精準醫療”技術帶來的幫助。
“科技奧運院士聯盟”成立后,希望借助院士專家在科技學術領域的權威影響力,以及奧運冠軍的社會影響力,讓以細胞和基因科技為代表的 “精準醫療”技術能夠更快地走進社會大眾,并將其打造成為國家重點工程,惠及更多人的健康。
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董軍社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王松靈教授,天津市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平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常務副院所長程濤教授,第二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所長張傳森教授,解放軍總醫院分子免疫學研究室主任韓為東教授,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秘書長吳亮其教授,中源協和細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德福,著名天使投資人、中源協和董事龔虹嘉,中源協和常務副總經理李旭共同見證了聯盟的隆重啟動。
奧運冠軍小百科
鄧亞萍
5歲開始打乒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14年運動生涯中,共拿到18個世界冠軍,在乒壇排名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1989年,首次參加世乒賽奪得女雙冠軍。1992年和1996年,連續兩屆奧運會獲得女子單、雙打2枚金牌,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第一個奪得4枚奧運金牌的運動員。
鄒凱
2008年北京奧運會鄒凱一舉拿下了男團、自由操、單杠3塊金牌,一屆奧運會收獲三金的佳績也與1984年的體操王子李寧比肩。 2012年倫敦奧運會體操男子自由操的比賽中,鄒凱奪得自由操金牌,成為中國奧運史上第一個獲得5枚金牌的運動員。2013年全國第十二屆全運會上奪得男子單杠金牌,這是鄒凱在三屆全運會拿到的11塊金牌,成為全運會史上首位金牌數超過10枚的選手。
林躍
2005年入選國家隊,同年獲國際泳聯跳水大獎賽西班牙站10米臺單人、雙人冠軍。2011-2016年獲得多次榮譽獎項:獲全國跳水錦標賽暨倫敦奧運會選拔賽男子個人全能冠軍、獲2013年國際泳聯系列賽(北京站)男子10米臺冠軍、獲國際泳聯2015年跳水世界杯系列賽男子雙人10米跳臺冠軍、獲里約奧運會男子雙人10米跳臺決賽冠軍。
(以上介紹來源于百度百科)